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 本站首页 | 部门简介 | 机构设置 | 法律法规 | 规章制度 
现在是:
相关文章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站内检索  
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
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
 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安全常识>>正文
 
让“艾”化为“爱”
2020-12-03 10:45 安全保障部    (点击: )

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,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,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,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。

什么是艾滋病?

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,又称艾滋病,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,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。

艾滋病的由来:

起源于野生的黑猩猩所带的病毒,很可能由猿类免疫缺陷病毒DIV进化而来。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,后由移民带入美国,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,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,这就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发现艾滋病。

致病原理:

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——一旦这个病毒感染了,它会引起免疫缺陷,引起的CD4细胞逐渐的降低,免疫力逐渐降低。人逐渐丧失抵御疾病的能力,晚期因出现严重感染、恶性肿瘤而致死。

传播途径:

通常感染途径是性接触、血液及血制品或母婴传播;性接触感染最常见。

病情的自我检验:

多数艾滋病开始为病毒携带者,在体检时被发现。艾滋病从感染病毒到血液中检查出病毒多数需要三个月时间,要想完全排除艾滋病需要高危三个月后检测艾滋病病毒阴性。

病发状况:HIV 感染早期可能没有症状,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需要十年以上。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,可伴有头痛、咽痛、淋巴结肿大等症状;发展为艾滋病期后,可出现发热、腹泻、消瘦及各种感染相关的症状。

当前情势:

目前尚无方法治愈艾滋病,但早期应用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(HAART),能抑制病毒复制,有效控制病情进展,使患者长期生存。

如何预防?

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。

避免不安全性行为、远离毒品、避免共用被感染者体液污染的器具(如剃刀、牙刷、针头等)是预防的关键。

减少传播的方式:

1.实施安全的性行为。

包括正确使用避孕套、不要同时拥有多个性伴侣、不与患有性传播疾病的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等。首次性接触前,应了解性伴侣的性生活史,判断其是否曾有增加 HIV 感染风险的行为。

在性行为前不要大量饮酒或使用毒品。在酒精和毒品的影响下,可能会放松警戒,实施不安全的性行为。

将自己的危险性行为和 HIV 感染情况告知性伴侣。如果确实与 HIV 感染者发生了性关系,应及时做病毒检测,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抗病毒药物预防 HIV 感染。

2.吸毒者请勿与别人共享静脉注射针头、注射器、药棉等器具。

一旦确诊 HIV 感染,应立即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。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将病毒传播给性伴侣的风险。性伴侣也可以同时接受治疗以防止感染,这称为暴露前预防(PrEP)。

3.感染者不要捐献血液、血浆、精液、器官等。

感染者不要分享可能被血液、精液或阴道分泌物污染的个人物品,如牙刷、剃刀或性玩具。

4.HIV 感染的孕妇应积极接受正规治疗,将怀孕期间血液中病毒数量降低至检测不到的水平,不要给婴儿喂奶。

HIV 阳性母亲生下的婴儿,应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。

5.不慎暴露于 HIV 后应紧急处理。

因意外针刺或暴露于污染体液而有感染 HIV 风险的医护人员、被强奸者或其他意外暴露于污染体液的人,应做如下紧急处理:

尽可能将损伤处的污血挤干净,再用肥皂、洁净的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;用医用消毒酒精(含 75% 乙醇)或医用碘伏(含 1% 聚维酮碘)消毒伤口(黏膜处不用酒精),然后立刻就医做感染风险评估。如果医生建议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,须最迟在 72 小时内(越早越好)用药,并严格遵医嘱服药和定期复诊做 HIV 检测。

珍惜生命,远离艾滋,让“化为“,与我们一路同行。



上一条:国家宪法日——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
下一条:全国交通安全日——关注交通安全出行
关闭窗口

联系我们 | 反馈留言 | 帮助信息

黑龙江大学安全保障部  地址: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
电话:0451-86609110